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光子学中心王著元教授研究团队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体外癌症转移监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27日以“Highly Accurate Profiling of Exosome Phenotypes Using Super-resolution Tricolor Fluorescence Co-localiz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Nano》上。
外泌体包含丰富的蛋白质组学信息,且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过程,为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无创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分泌更多的外泌体。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表型上是异质性的。多种外泌体蛋白已被用于识别肿瘤起源或亚型,以及区分惰性和高风险病变。然而,基于外泌体特异性蛋白的癌症表型分析和分类的高度准确技术仍然缺乏。
荧光免疫测定法经常用于外泌体表面蛋白的检测。靶向蛋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常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来实现。荧光免疫标记方法由于其无放射性、操作简单、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然而,众所周知,免疫测定中的非特异性吸附是不可避免的,并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尽管已经提出了各种方法来减少非特异性吸附,但仍然缺乏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消除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东南大学王著元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更可靠的方法(称为SR-TFC)来避免非特异性吸附引起的不利影响。利用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MLM)的超高分辨率将免疫反应位点可视化,真真假假一目了然,解决了传统荧光免疫检测中的假阳性问题。
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博士研究生魏金秀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王著元教授、宗慎飞副研究员,以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李嘉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